根據針對特定行業的戰略組織 ISF Advisors的數據,發展中國家的中小型農業企業(SME)正面臨1060億美元的資金缺口。
ISF最近與商業農業小農和農業綜合企業(CASA)合作發佈的報告中 – 在英國外交,聯邦和發展辦公室和美國國際開發署的支援下 – ISF估計,撒哈拉以南非洲和東南亞約有220,000家「農業中小企業」需要總計1600億美元的融資;但其中只有540億美元是通過正式渠道實現的。
隨著發展中國家希望使其糧食供應和經濟適應氣候變化,這些企業的資金需求變得更加緊迫。 此外,根據 全球發展中心 的數據,這些國家現在是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 – 其 貢獻超過60%。
除了這一明顯可怕的情況之外, 氣候政策倡議的另一個數據點表明,在 2017年至2018年間跟蹤的全球氣候融資總額中 ,小規模農業僅獲得了1.7%。
私人投資缺口最大
鑒於此,投資於開發能夠降低農業行業足跡的市場創新似乎至關重要。 但ISF的報告強調了在初創公司通常利用的資金類別方面存在的一個特殊差距:風險投資。
根據ISF的數據,發展中國家農業中小企業的私募股權和風險投資資金每年僅為10億至20億美元。 這表明,公司、投資者和金融家之間預期的錯位在這裡起著重要作用。 例如,報告稱,投資者「對風險調整後回報、票據規模和投資期限的預期往往與農業中小企業的投資準備、規模和資本策略不符。
農場支付方面的創新如何為環境創造福利制度 – 在這裡閱讀更多
農業中小企業最大的融資來源是當地商業銀行,這些銀行提供了400億美元的中短期貸款,並承擔了強有力的抵押義務。 值得注意的是,他們更願意投資於中小企業領域內規模更大、更成熟的企業,例如掌握區域或國家市場的老牌聚合商和當地加工商。
然後是公共開發銀行和社會貸款機構,它們通常為增長較低、不太成熟和利潤較低的農業中小企業提供短期融資和營運資金貸款;這些貢獻在30億至40億美元之間。
彌合農業融資缺口
ISF報告提出了四項長期變化,這些變化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系統地縮小差距:
- 捐助方需要找到圍繞氣候融資建設基礎設施的方法。 這意味著具體建立一個分類法,規定什麼是環境可持續的農業投資,將氣候專業知識納入農業中小企業融資,並進行更大的投資。
- 更好地促進大量商業投資農業中小企業的增長,這可以錨定當地銀行的金融市場。
- 為當地銀行和出資者發展基礎設施、激勵措施和能力,為規模較小、商業可行性較低的農業中小企業提供服務。
- 使混合融資更加高效和有效。